近日,山東省膠州市張應小學推出創(chuàng)新心理教育活動——“情緒彩虹橋”(老鷹捉小雞創(chuàng)新版),將傳統(tǒng)游戲與情緒認知教育深度融合,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打造沉浸式心理成長課堂,收獲學生、家長和社區(qū)的一致好評。
“情緒彩虹橋”游戲由學校心理教研組精心設計,面向1 - 3年級學生開展。游戲打破傳統(tǒng)“老鷹捉小雞”的單一玩法,巧妙融入情緒管理元素:學生分別扮演“情緒老鷹”和“小雞隊伍”,每只“小雞”佩戴寫有“開心”“生氣”“緊張”等情緒詞的卡片。當“老鷹”捉到“小雞”時,需根據卡片內容完成對應任務,如表達憤怒時需深呼吸三次并提出解決辦法;其他“小雞”則通過協(xié)作完成任務解救同伴。五分鐘內未被捉完的“小雞”隊伍將獲得“情緒小衛(wèi)士”貼紙獎勵。
“通過角色扮演和趣味任務,孩子們能在游戲中自然地識別情緒、釋放壓力,同時學會團隊協(xié)作與積極應對挑戰(zhàn)。”學校心理教師介紹,游戲設計基于情緒ABC理論,將心理學知識轉化為生動實踐,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提升心理韌性。
游戲開展過程中,家校社協(xié)同發(fā)力。家長們積極響應,與孩子共同制作色彩繽紛的情緒卡片;社區(qū)慷慨提供場地支持,并贊助活動物資?;顒硬粌H讓學生在游戲中收獲成長,更搭建起家庭、學校、社區(qū)聯(lián)動的心理健康教育橋梁。
“以前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總悶在心里,現(xiàn)在回家會主動玩‘情緒任務’游戲,還能用‘我感到……因為……’的句式表達想法!”一位家長在反饋中欣喜地表示。據統(tǒng)計,參與游戲后,89%的學生能準確說出三種以上情緒調節(jié)方法,班級沖突事件減少40%,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的主動溝通頻率提高35%。
膠州市張應小學負責人表示,未來學校將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,開發(fā)“情緒彩虹橋”進階版本,并聯(lián)合社區(qū)開展“情緒管理微課堂”,讓心理健康教育惠及更多學生,為孩子們的成長保駕護航。
( 供稿:膠州市張應小學 逄宗寶 )
編輯:王志仠
審核:鐘德旺
1、凡本網專稿均屬于感知山東網所有,轉載請注明來源及感知山東網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網注明“來源:×××(非感知山東網)”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若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在核實確認后盡快處理。
3、因使用感知山東網而導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約毀壞、誹謗、版權或知識產權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種損失等,感知山東網概不負責,亦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
4、一切網民在進入感知山東網主頁及各層頁面時視為已經仔細閱讀過《網站聲明》并完全同意。